電子煙的危害究竟有哪些?關于電子煙的安全性和毒害方面的論調,“主流媒體”總是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放出“重磅炸彈”,我們以百度搜索為例,關于電子煙的信息可以搜索到:電子煙乙醛超標、煙油摻加熒光劑、丁二酮會引發爆米花肺、尼古丁有害論、以及國內常見的丙二醇導致嚴重后果等信息。
關于這些信息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很顯然有斷章取義、夸大或缺乏相關的經對比,這種“半真半假”的信息缺乏權威性和公正性,無疑會誤導即將踏入vape(電子煙)大門的人。
首先我要闡明一件事實,電子煙并非無害!電子煙并非無害!電子煙并非無害!(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但是,現有的研究資料表明,電子煙對于人體的危害比吸食香煙要小很多很多(大約僅有香煙5%的危害),這也就意味著目前來看,對于煙民來說,使用電子煙受到的危害會小于香煙。
本文有關乙醛、丁二酮、尼古丁、丙二醇的所有論據皆來自英國公眾衛生部(PHE,由英國衛生署贊助的執行機構)的E-cigarettes: an evidence update A report commissioned by Public Health England論文,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倫敦皇后瑪麗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 (英國酒精和煙草研究中心)共同參與研究,也就是BBC紀錄片《電子煙:奇跡或威脅》的證據來源。
PS:(本文末尾會放出該論文的下載鏈接,文中有所有的論點證據鏈接及各負面消息來原報告鏈接)
—醛類危害論—
首先是醛類的流言,起因是來自于日本的一篇報道The Japan Times. E-cigs pose much higher cancer risk than thought(電子煙造成癌癥的風險高于預期): Japanese study. 28 November201401/05/15];Availablefrom: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4/11/28/national/science-health/e- cigarettes-contain-10-times-carcinogens-regular-tobacco-japan-research/#.VOOJbiyMjdU.
此文中闡述的是在某一種產品中發現了比香煙高十倍的甲醛,并被國內大肆報道,然而該項試驗并沒有公布研究資料,但在另幾項資料中找到了這項研究結果的可能性。
測試時使用了最大的功率進行測試,每次吸氣時間為3-4秒,全天測試的情況下,會產生超出5-15次高于香煙煙霧的甲醛含量。
對于真正的電子煙用戶來說,測試的結果、環境和條件相當于“糊芯”的情況,在正常使用時,大多數人是不會用最高的功率(200W以上)連續吸氣4秒鐘的,除非你能夠接受棉花的糊味或者練就了鐵肺。(正常使用時,通常功率在20-80W,每次吸氣平均2秒鐘左右)
還有一篇論文是說電子煙蒸汽會加重肺部感染細菌的情況,實驗是通過對于小白鼠的測試來得出的結論。
但該實驗并沒有考慮到小白鼠的應激反應與身體機能下降等情況(無間斷受到驚嚇,體重嚴重下降),并且沒有與香煙煙霧進行對比。
實際情況是,使用電子煙的人,呼吸系統疾病獲得了明顯的改善,不良反應僅為局部刺激與口干(PG成分過敏除外)。
這是拉鏈翻譯過的香煙和電子煙的對照表,能夠發現電子煙產生的有毒化合物含量遠低于香煙,并且均沒有達到有害標準(不談劑量的說中毒都是耍流氓)。
調查結果摘要(直接摘取自論文內容)
最近兩個全球級媒體的頭條宣稱使用電子煙是危險的。這些結論都是基于曲解的研究。只有當煙油被過度加熱到電子煙使用者(vapor)難以接受其味道的溫度時,才會產生高甲醛。但沒有跡象表明vapor暴露于危險水平的醛類。
對比于暴露于細菌或病毒的環境,高壓力的實驗鼠在每天兩次,持續兩周的超高尼古丁環境下更容易減輕體重或死亡。但這和人類vapor并沒有什么聯系。
正在大張旗鼓的負面媒體宣傳活動貌似是對電子煙安全度的改變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見第8章)。
上述研究都沒有改變Britton教授在2014年對PHE評估的結論。雖然抽電子煙可能不是100%安全的,但是大多數可能導致與吸煙相關疾病的化學物質在煙油中都是不存在的,并且煙油中的化學物質都只能構成有限的威脅。之前估計抽電子煙95%安全于抽煙[10,146],現在看起來仍然是個合理的估計。
—爆米花肺—
由丁二酮所引發,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爆米花肺”,因抽吸電子煙而導致的案例至今為止也就僅此一例,我們是否要將它作為一個讓自己恐懼事件呢?
并且此次事件僅僅指出了部分電子煙煙油內含有丁二酮,并沒有提及香煙中的丁二酮含量,實際上香煙中的丁二酮平均含量是電子煙的750倍!看到這里,你是否仍在擔心呢?
(論文原文中給予了數據支持)
—PG丙二醇有害論—
丙二醇對呼吸系統有刺激性作用,這項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公布的急救方法是:多去呼吸新鮮空氣,并且休息即可,在已經感覺到呼吸道不適的情況下仍舊繼續使用電子煙的情況明顯不太可能。斷章取義的事情太多,例如國內知名視頻媒體“飛碟說”就曾有這么一個抨擊電子煙的科普視頻流出。
我們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用理性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盲目相信,很多資料可以自己去查詢與對比,之后再得出結論。
當然,國內很多人都是因為對其具有很深的誤解,所以在一些報道的引導之下,便不經思考的抨擊電子煙,惡意的抹黑,這里面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尼古丁。
—尼古丁有害論—
在這里不得不先說以下,尼古丁是劇毒物,具有強滲透性,能夠透過皮膚與粘膜等方式迅速滲透到人體內,現在國內對于尼古丁中毒死亡的劑量論知大約為50-70mg尼古丁即可致死。
然而有證據表明尼古丁中毒死亡的大部分為慢性中毒并且未經及時治療而死亡,快速攝入大量尼古丁將會引起身體的應激反應(嘔吐),排出大部分尼古丁,所以尼古丁的危險性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靜脈注射除外)。
在這里還有一點需要提到,煙油中的某一樣成分抑制了尼古丁的吸收速度,所以吸食電子煙到達尼古丁滿足閾值的時間要比香煙更久。
“尼古丁致癌”這個論題在國際上還是不確定的,(美國FDA已經承認尼古丁并不致癌),國內民眾通常將尼古丁與焦油混為一談,這就導致了筆者每每談及煙油中含有尼古丁時,人們會有較大的抗拒反應,認為尼古丁同樣是致癌物質,然而尼古丁在茄科植物(番茄、茄子)中是廣泛存在的(然而vapor們說的話人們是普遍不相信的,所以需要可靠的證據來源)。
研究報告表明,電子煙向空氣中釋放的尼古丁含量僅為香煙的1/1000,進過檢測,吸食二手蒸汽的人體內的尼古丁含量僅與食用番茄相當。并且大家不需要為使用高尼古丁含量(36mg/ml)的煙油擔心,在中毒以前你將會明顯感受到頭暈等不良反應,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堅持吸食電子煙,那你將面臨中毒的風險(沒人會這么干吧)。
還有一個我們vaper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那就是煙油中的實際尼古丁是否與煙油瓶上標注的相符合。
研究者對400種煙油的檢測結果顯示,現在大部分煙油都是符合標注的尼古丁含量的,并沒有超標的現象,但是實際尼古丁比標注的還要低的現象較多發生(0mg確實就是不含尼古丁)。
再說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外將16-20mg/ml尼古丁含量的煙油稱之為溫和程度(國內為0-3mg),這就讓人很難接受了啊。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論文內多次提及,因為煙油的味道很容易吸引兒童誤服,請將煙油置于孩童無法接觸到的地方!請將煙油置于孩童無法接觸到的地方!請將煙油置于孩童無法接觸到的地方!
—熒光劑—
最初是有人發現藍莓爆珠煙油使用紫外線燈照射發現了反射的熒光,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煙油經過紫外線照射均發現了熒光現象,導致大面積的恐慌。
然而這些猜測真的有必要么?熒光劑的作用是為了增白,例如紙張,原生木漿在經過處理之后依舊會偏黃,所以需要添加熒光劑,使其看起來更白。但煙油有必要增白么?添加色素才是真的吧,好,就算廠家添加了熒光劑,但熒光劑真的有你們想象的那么恐怖么?
“按照國家標準《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試驗》規范性附錄D“急性毒性劑量分級表”判定,熒光增白劑為無毒,與日常食用的食鹽的急性毒性屬同等級別。也就是說,熒光劑像鹽一樣安全,兩者的致死量十分接近,換算成能理解的說法就是,和食鹽一樣,它一次吃50g以上,才有生命危險。”
請問你們會攝入如此高劑量的熒光劑么?且煙油真的會加入熒光劑么?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煙油,在一些食品、醫藥品、化妝品上,都會發生這種“熒光現象”,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并不代表添加了熒光劑!
熒光現象是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的,生物、植物、霉菌、礦物等等等都會在紫外線下產生熒光反應,包括大量的合成添加劑,所以不必為了 “熒光”而過度擔心。
—天涯社區肺大泡論—
這個問題,相信所有老玩家是不會相信的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事主在使用了一段時間電子煙后,發現身體有恙,隨即去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肺大泡,在咨詢醫生之后,隨即將所有責任歸咎于電子煙使用上。
我們現在看看肺大泡的形成:
“肺大泡一般繼發于小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炎、肺結核或肺氣腫,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發性肺大泡。小支氣管發生炎性病變后出現水腫、狹窄,管腔部分阻塞,產生活瓣作用,使空氣能進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腔內壓力升高;同時炎癥使肺組織損壞,肺泡壁及間隔逐漸因泡內壓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含氣囊腔。
顯微鏡下可見泡壁為肺泡扁平上皮細胞,有時可僅有纖維膜或纖維結締組織存在。
肺大泡有單發也有多發。繼發于肺炎或肺結核者常為單發;繼發于肺氣腫者常為多發,且大泡常與呈氣腫樣改變的肺組織界限不清。合并明顯肺大泡的肺氣腫也稱大泡型肺氣腫[1] ”
在長期的香煙使用中,可能就已經引起了小支氣管炎癥,期間使用電子煙,電子煙并沒有治療支氣管炎的效果,隨即惡化,導致肺大泡出現。這樣的情況無論如何無法將責任歸咎于電子煙的使用上(當然,劣質煙油的使用還是有一定使之惡化的可能性的)。
并且在中國幾十萬的電子煙使用者中并沒有其他的導致肺大泡的例子,這是否應該記為偶然性事件?無論如何,電子煙所導致的身體問題,均比香煙導致的身體問題要少幾個數量級。
—總結—
現在電子煙在國內推廣難也有一部分這樣的原因,民眾對其不理解,媒體負面輿論的宣導(甚至將正確性完全忽略),這些都是圈子外的看法,而電子煙圈內部也時常傳出各種有毒論,很多玩家未經思考便大肆轉發這些沒有實際理論支持的流言,在此筆者也懇請各位玩家理性思考,很多流言只需稍加推敲便可破解。
國內主流搜索的結果也大多是電子煙的負面消息,而回復評論中則充斥著電子煙有害黨、廣告商家,這也就導致了玩家一旦反駁,就被列為商家,并被一種完全不經過思考的論調所抨擊。這一點嚴重的影響了電子煙在國內的正常發展,所以希望大家在看到此類信息時,有理有據的進行反駁,不要被帶了節奏(注意言辭優雅)。
在此,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夠向周圍的人推廣電子煙,不要一味的攀比設備的價值(能夠以操作技術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才是真牛逼),心平氣和的交流技術與在生活中的感慨,帶領新人一步步踏實的進到這個圈子里來,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去改變周邊的人對電子煙的看法,這樣才能讓電子煙良性的發展,為更多吸煙者帶來福利,也能讓我們在vape的路上不再孤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微信:【yiuasuo】刪除。